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
   当前位置 :   奇异果app官网下载 > 新闻媒体

奇异果app:中邦卷板机器筑设掉队于西方欧美邦度30年

发布时间:2024-04-27 11:04        作者:小编

  卷板机综合报道:曾几何时,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自己:“公司引进多台日本、台湾自动化生产设备,工艺精湛,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有外国进口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是可靠的,是产品的保证。

奇异果app:中邦卷板机器筑设掉队于西方欧美邦度30年

  “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之后,国内逐渐锻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电里有海尔、TCL等。品牌虽然已经彻头彻尾地“国产化”,但说到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大都来自国外,买空调,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即使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的技术源自国外。

  从事冶金机械设计的工程师刘彦人告诉《小康》:“在冶金机械中,最近几年我国板带材生产线上了三四十条,型线就更多了,总投入可以说是大得惊人,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统统都来自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例如他在河北一家大型钢铁厂看到,冷凝轧设备来自德国西马克公司,渡锌设备则来自意大利达涅利公司。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新产品贡献率52%,我国仅为5.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中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M1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曾表示: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产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挺直了,那么整个经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

  曾有人在网上发起“中国的机械业落后欧美国家多少年”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至少30年的差距是有的”。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发动机上。

  发动机作为机械的“心脏”,怎么评价它在机械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大力倡导的汽车业而言。

  我国的汽车业发展了多年,没能使用上自己设计的“心脏”,这让很多汽车业内人士都为之伤神。不过现在已经有数家汽车企业开始关注设计自己的发动机。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发成功的ACTECO发动机让中国的汽车也开始赚技术钱了。不久前,奇瑞ACTECO发动机获得“2005中国创造奖”。

  但关注发动机行业的刘彦人工程师对《小康》说:“虽然该发动机评了奖,但消息中也指明:生产ACTECO发动机的奇瑞发动机厂采用最新工艺,拥有由德国和意大利引进,代表国家最高工业水准的生产线,采用网架结构,密闭全空调,以保证高精度设备在稳定、清洁的条件下生产。”刘彦人表示,这一消息让他为之泄气。

  大型工程机械所使用的动力――柴油机也不容乐观。船舶经销商老朱在提到自己多年经销的船体时说:“一提到国产柴油机联想到的就是:老大笨粗,跑冒滴漏;后来又进了两条船,其主机用的是潍柴WD615系列,感觉很不错。”

  业内人士郑洛(化名)对《小康》表示,WD615是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斯太尔产品的动力。当时的机械工业部从奥地利引进产品后,发动机交给山东潍坊发动机厂。经过近20年的消化吸收,WD615系列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台。郑洛表示,这个产品从奥地利引进时已经不是当时奥地利的最新产品,而正是这样的产品仍是国内目前重卡的主流产品。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承认:经历了20年的合资,中国汽车企业并未形成核心技术。其他行业也大抵如此。有统计显示卷板机,目前我国以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生产线为主,专利和专有技术引进不足。2004年我国技术进口合同总金额138.6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和生产线%,专有技术所占比重仅为29.8%。

  为何市场没有换来必要的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曾举例说,在北京吉普有限公司的合资初期,中方给一位就要回国的美国工程师开欢送会,欢送会上美国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你们不是说要学技术吗,为什么没有人来问我呢?”贾新光认为,并不是拿来了车型就等于转让了技术,一些关键的地方还需要学习,还需要有人点拨。但是相当多企业只关注合资、引进等等形式上的东西。

  仿制而不消化吸收也在帮助机械工业步入歧途。中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和消化吸收经费两项费用的比例是1∶0.06。而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比例则达到1∶5到1∶8。

  除了消化不到位之外,技术壁垒也正在成为中国引进之途的巨大障碍。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保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一种武器。不止一家西方媒体提出,西方只有在创新方面继续领先才能有效应对中国的崛起。北京某研究院的工程师宋渝这样说:“欧美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中国技术水平数十年的差距。”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禁运清单一个接着一个,尤其是高精度的工作母机被美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明令严禁出售给中国。邓度告诉《小康》:“我们买德国的大型齿轮磨床都得有北约批准,要向他们保证是民用。”

  即使在合资企业内部,跨国企业也竭力保持着这种差距,具体方式就是核心技术的封锁。刘彦人在合资企业中工作了几个月之后,已经对此有了深切体会:“技术人员去工厂居然也不轻易被允许。”原因是一些核心部件由外方垄断,中方技术人员不允许看到。

  通过种种管制手段来确保国家实力的领先,除了对中国进行“遏制”的政治企图之外,这同时也符合西方企业的要求,因为只有保持技术领先,它们才能从中国赚取更多的利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和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一位业内人士叹息:“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可以证明,连名称也是。从机械工业部到机械委到机电部到机械局,一级一级地降,一级一级被漠视。”

  机械行业的“持久战”特性决定了它在发展上所遇到的障碍。郑洛对《小康》说:“机械装备工作,需要巨大的投资,需要巨大的耐心,来等待开花结果。”

  由于这一过程是非常耗时,而且还要面临研发、进料、生产、营销、人才流失、外企竞争、低端市场艰难等多重压力,因此不少专家认为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应给予研究机构和企业一定的行业优惠,给予其自由发展的机会。

  浙江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曾对媒体表示,我国应该把机械制造业当作一个特殊产业来扶持发展,要给予优惠待遇,譬如可以适当地减少增值税和降低所得税率。如果任凭目前这么一种微利状况持续下去,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的确很危险。“以我们集团为例,目前的状况是靠其他行业挣的钱来养制造业。”

  产权激励制度是很多专家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郑洛对《小康》表示,“当初一个大型发动机厂曾经大量作研发,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有学者表示,“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没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到产权确认。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十六项重大技术装备。相当多的专家对中国机械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于珍对媒体表示,从2002年以来,机械工业进入了新一轮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中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是特定时期的现象。如果现阶段我们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机械制造问题,一旦需求回落,内资装备制 造业就更难发展。与此同时,国外跨国公司借经济全球化之势和我们入世之机,千方百计在华争夺控制地位。如果我们稍有懈怠,未来的内资企业就只能屈居人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